当前位置: 首页 / 新闻中心 / 公共文化

芒康弦子

2010年01月21日 12时00分

【字体:

打印本文

分享:

\

\

\

\

       谐,即为人们熟悉的藏族舞蹈《弦子》。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,弦子舞是当地惟一特有的民族舞。每当节日,人们聚在一起,跟随着一位或几位手持胡琴,边拉琴伴奏边频频起舞蹈的伴奏男子之后,甩动如云长袖在歌声和琴声的相互变换中,翩跹起舞,乐而忘返。芒康弦子舞姿圆润、狂放而流畅。在音量不大,但清晰、婉转的琴声下,舞队忽而聚拢忽而散开,忽而跟随着领舞绕行,好似游龙摆尾,忽而又成圆圈扬袖旋转,如同白莲初绽。此外,由拖步、晃袖、点步转身及模拟孔雀等姿态动作的穿插、组合下,使整个舞蹈语汇丰富、姿态潇洒,令无论是舞者还是观者都陷于无尽的陶醉而难以自拔。 

      弦子舞是以弦子为乐器,伴随着音乐男女聚集翩翩歌舞。藏语叫“蕃谐羌”,“蕃”藏语为藏族,“谐”为歌舞,“羌”为跳。弦子叫“白央”,也就是以当地老百姓自己发明的一种二胡,比起其它地区的二胡短而粗,在历史书中称为“胡琴”。跳弦子舞不受任何限制,不管人有多少,场地大小,或台上台下,均可以跳弦子舞。跳弦子舞一般都围着篝火圆圈起舞,人多也可圈中套圈,男女分开各半,男子拉弦子站立排头,带领人群拂袖起舞,时而圆集,时而散开,时而绕行而舞,边唱边跳,唱词为“谐”体的民歌,也可即兴创作,男女分班一唱一和,此起彼落,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。跳舞的节奏快慢都以男子拉弦子的音乐节奏为准,每首歌舞的节奏一般都是先慢后快,在悠扬缓和的弦子中开始,流畅而欢快之中表现,升腾而在热烈中结束。

       排列也有次序,有舞头有舞尾,排头,即“谐本”一般都是在弦子舞中有影响的人,即能舞又能歌,并且能作词作曲、编舞的人。每首歌舞都有其乐曲、词和跳法,跳一天一夜也跳不完弦子舞,因为弦子舞内容太多,也可以借题发挥,它是一个唱不完跳不完的舞蹈。在芒康有这样的一个说法“有结束的不是弦子舞”。跳弦子舞,舞者随着弦子的晃动而发出的阵阵“颤声”,舞蹈上相应产生一股股“颤法”,多以模拟一些善良、吉祥的动物姿态动作为其形体特征,如:《孔雀吸水》、《兔子欢奔》等等。舞步圆润、舒展、曲调悠扬流畅,弦子舞的“拖步”、“点步转身”、“晃袖”、“叉腰颤步”等动作,尤其是长袖飘飞很有特色。弦子舞舒展中有股矫健奔放,在流畅之中有优美开放,在舞蹈中表现出康巴人骠悍的气质。

       弦子舞唱词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,有歌唱劳动生活的;有描绘自然景色的;有倾吐爱情的;有祝酒祝愿的;也有歌颂宗教、高僧活佛、寺庙的;解放以后,歌唱党、歌颂毛主席、歌颂党的政策和赞美社会主义新生活、新气象的也较多。由于内容的不同,弦子舞有豪情壮语的歌舞;有情语绵绵、海誓山盟的爱情歌舞;有欢乐的劳动生活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歌舞等等。弦子舞不仅给人于音乐上的享受,而且它是一个民间语言的精华,奔放驰骋的民间自由诗,测试智力的民间游戏,给人于向上的精神食粮,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教育意义。

       芒康地处横断山脉腹地,高山峡谷是芒康最主要的地理特征,巍峨的雪山,汹涌澎湃的江河,丰富的自然资源,优美的自然环境,孕育了芒康风格的民族文化——弦子舞,丰富了绚丽多彩的藏民族文化。同时由于自然条件上的差异,民俗民风上的差别,发展、创新了各地自己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,如按地区分为:端庄稳重的盐井弦子舞(包括有上、下盐井、曲孜卡、木许、玖龙等);潇洒飘逸的徐中弦子舞(包括徐中、格南西、麦巴、卡布等地);动作难度较大而轻松舒展的索多西弦子舞(包括索多西、朱巴龙等);自由开放的曲邓弦子舞等种。按地域分:轻快流长鲜艳的谷地弦子舞;粗犷朴质雄浑的半农半牧区山地弦子舞;古朴庄严豪华的牧区高山弦子加锅庄舞(谐玛卓)等。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自己的特点。

       盐井弦子舞端庄稳重,在端庄稳重中表现出自己的特点,有澜沧江的气势,有高山流水的神韵,有气度恢弘的唱词。使人于一种豪情壮志,奋发向上的感觉。曲孜卡的三弦舞又独具澜沧江江西的风格,有“茶马古道”的神韵之感,恢弘的音调配合粗犷的舞姿,原始、古朴、典雅。

       徐中弦子舞潇洒飘逸,长袖拂扬,歌声悠扬,旋律悠美,脚步拖点、转身潇洒,动作优美开放。音乐与舞步紧密结合,丰富的唱词,悠扬的歌声,给人于一种原汁原味的感受。

       善于模仿的索多西弦子舞,动作难度大而又轻松舒展,给人于一种生力、活力,奔放活泼。长袖拂扬,动作幅度大,音乐舒畅欢快,脚步轻松,身体舒展,突出了长袖舞的特点。《兔子欢奔舞》是索多西弦子舞的代表作,表达了索多西人民向往自由,追求爱情,热爱生活、歌颂家乡的美好愿望。

       曲邓弦子舞的自由开放,轻松欢快,鲜明的节奏,热烈的情绪,表现出了曲邓人民热爱自然,想往自由、和平,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
       芒康弦子舞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、文化等各方面差异,流派也较多,但总的特点是古朴、粗犷、雄浑、健壮、质朴,它与当地的自然布景:蓝天白云、雪山草原、峡谷急流、险滩奔马等藏东高原特有的壮丽景色浑然为一体,形成了芒康独有的人文风景线。

       在芒康弦子舞已经成为群众性爱好和娱乐,成了“人人能跳,家家欢乐的歌舞”。每逢佳节,热情而活跃的芒康人民纷纷出动,倾家、倾村、倾城地出动,带着食宿品,赶来日以继夜地观看和演出,自演自乐和歌舞狂欢,形成了“歌舞的海洋”、“弦子的天下”。在农牧区,农牧民们一边劳动,一边唱歌,休息时围圈起舞。既使是三个人也可围舞篝火起,自寻欢乐。弦子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芒康弦子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相关信息

昌都文化